
根据重庆知名作家周鹏程长篇报告文学改编的同名电影《藏地心迹》,以质朴的光影表达演绎报告文学恢弘的文学叙事,深刻表达了援藏事业的战略意义配资网官网网站,真实展现了援藏工作者的奉献精神
图为电影剧照。电影制片方 供图
电影的时代背景及政治意义
报告文学《藏地心迹》选取重庆第八批援藏人物为原型,讲述他们在昌都工作和生活的真实感人故事,作品于2019年获重庆市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2021年获第九届重庆文学奖。《藏地心迹》电影剧本先后获得重庆市委宣传部电影剧本扶垚计划资助,重庆市文联资助、中国文联资助。
根据报告文学《藏地心迹》改变的同名电影《藏地心迹》,是重庆第一部援藏题材电影。在宏大题材的叙事结构中,电影选择以一个人物牵动叙事半轴,在援藏的恢弘叙事中,围绕扎西的救治、教育,扎西家的产业,村子里的用电、修路等,随着故事的铺陈和叙事,信心树立、文化认同、情感认同等,在不同坐标刻录一个一个的记忆符号,共同书写和刻划出民族认同的同心圆。
展开剩余74%影片中,藏族少年扎西,因为保护野生马鹿,胳膊受伤。围绕扎西的救治工作和教育等一系列问题,援藏医生马东、援藏教师杨雪、援藏干部江宏等纷纷登场……与之对应的,是重庆援藏立足把关注民生、改善民生放在对口援藏工作的首要位置的生动实践。
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电影美学
电影《藏地心迹》以援藏为主题。一般意义上的援助,“受助对象”或者“受助地区”都会被打上贫穷、落后等标签。可是,昌都美啊:一方面,昌都既是远古茶马古道的要地,又是现代藏川青滇接壤地区商贸往来的枢纽;另一方面,昌都金沙江、澜沧江、怒江三江并流,常年冰雪覆盖形成的红壤土和独特的丹霞地貌,高原湖泊等,风光迤逦。交通要塞、商贸枢纽、兵家必争、美丽富饶,影片毫不保留地展示了藏东明珠的独特魅力。
昌都最高海拔5460米,最低海拔约3100米,不少山峰耸立于雪线以上,万丈冰峰,银装素裹。在壮丽山河的辞藻之下,埋藏着“五分草地三分林,不宜利用有二分”的自然环境。报告文学以苍凉壮阔的笔触描写出了昌都环境和条件,电影以独特的光影艺术展示出援藏事业别具一格的气吞山河。
把藏东明珠昌都的独特魅力和险恶环境置于同一画面,文学的苍凉与光影的唯美强烈刺激读者和观众,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与阅读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感受,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,引发读者和观众逆向思考援藏的价值和意义。
影片中,扎木聂的反复弹奏,吟唱,音色浑厚、响亮,民族特点浓郁,表现力强,也为电影增色不少。夜色下的篝火歌舞,同样节奏明快,色彩明亮,情绪喜悦,奔放流畅。琴声、歌声、欢笑声,混合交响出豪放不羁的力量之美,群体气势的众和之美,藏汉一家的家国之美,民族团结的共生之美,心手相牵的共建之美,命运与共的认同之美。
顺理成章的叙事结构和合情合理的情感共鸣
《藏地心迹》影片开头,藏族少年扎西因为保护马鹿摔断手臂亟需抢救性治疗,妇产科主任刘凤急需奔赴山区为孩子接生,普外科主治医生马东与妇产科主任刘凤,两个医者怀揣仁心的双向奔赴,拉开了医疗援藏的序幕。
马东和马致远父子的人物设计,恰好是重庆三十年医疗援藏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。父亲牺牲了,马东接过接力棒,奔赴父亲殉职的他乡,追寻父亲的信念,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,不但救治了扎西,在父亲的情怀感召下,成熟成长。电影的隐喻,凸显在这对父子人物的形象设计上。刘凤和马东的双向奔赴,外科、妇产科……正是重庆多学科、多领域组团式医疗援藏的真实写照。而护士卓玛与马东在这场奔赴中的匆忙一瞥,及在马致远坟前的擦肩而过和不期而遇,以及卓玛对马东紧急救援的完美演绎。
扎西的愿望为什么是担任升旗手?扎西曾祖母难产,是18军的红军战士救了她。并送了扎西的曾祖父一面红旗。从此,他们家代代传承升国旗仪式,扎西的升旗手愿望,植根于汉藏一家亲的情感,民族融合的情怀,更有家国天下的意识。青春少年的“拗”脾气:受伤后,不管是在家里使气,学校赌气,还是听闻能单手升旗的朝气,以及旗杆前泄气,到最后口咬绳索的勇气,扎西内心埋藏的是一腔爱国之志,一腔报国之志。当红旗升起的时候,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、情感认同,如朝阳一般喷薄而出,火红炽热。
马东与父亲马致远的情感纠葛;卓玛一家对马致远教授的感恩之心;马东与卓玛之间尺度恰当的民族情谊;杨雪戒尺自惩的独特思政;玉珍对扎西的不离不弃关怀备至;马鹿保护区向秋拉姆老奶奶的坚守,扎西与奶奶的结缘;还有对马东的大搜救……
电影在叙事结构上,一环一环慢慢推进,故事逻辑顺理成章,跟着叙事的节奏,观众的情感缓缓地走进不同人物之间的情感故事,引起共鸣。父子情、师生情、同学情;团队友谊、同志情谊、民族情谊;人与人、人与自然、人与社会,和美共生的壮美,和谐共生的画卷,展现开来。
光影艺术,必然以文学和生活为基础,总能在文学的原创和时代的洪流中,找到准确的坐标,叙事才有背景、底色、骨架、血肉。在小成本电影制作的探索中,电影《藏地心迹》的质朴光影表达,娓娓道来的故事叙述方式,恰似恢弘援藏事业的耀眼短章。
(作者李华配资网官网网站,系重庆市评论家协会会员)
发布于:北京市辉煌优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